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汉魏唐刻石精粹》一书是由山东济宁市任城石刻艺术馆所编、2013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石刻资料性的图书。山东济宁市任城石刻艺术馆是收藏、研究、陈列历代碑刻和石刻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在文物征集方面,侧重于碑志及石刻艺术类,以汉画像石和魏唐墓志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入藏的墓志67方,时代起自北魏,经唐、宋、元迄于明清。这些墓志时间跨度大,种类丰富,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世族、谱系、官制、地理、民族宗教、风俗、中外交流等提供了多方位的研究资料。
墓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产,尤其是刻写在石质等材料上的墓志铭,保存了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是补充与考证古代文献资料的重要实物。由于墓志为当时所刻,除赞颂溢美之词外,所载事实多是信而有征的。清钱大昕《关中金石叙记》中说:“竹帛之文,久而易坏,手抄版刻,辗转失真,独金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之前,犹见古人真面目,其人其事,信而有征,可宝也。”著名历史学家贺昌群先生在《千唐志斋藏石目录》中说:“金石学中墓志之为世所重,大约盛于清中期,初或考辨书法之源流,或取证于经史,而近世所取为义稍多,氏族同系,功绩所存,以及官职之异同,爵秩之迁移,于诸史志之所载,有可考证其得失,订正其谬讹者,往往兼有,此墓志所以重于时也。”碑刻是中国古代原始档案的重要载体,墓志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碑刻,兴盛于两汉,自魏晋“禁碑”以后墓志流行。
《汉魏唐石刻精粹》一书收录了济宁市任城石刻艺术馆所藏的所有墓志和石刻作品。上册收录墓志67方,其中汉魏7方、唐37方、宋至清23方;下册为汉画像石。所有收藏的作品都是首次公开发表的。此次仅仅列举其中的墓志部分:
1. 汉残碑
2. 北魏造像题记
3. 北魏景明四年造像题记
4. 大齐故王金紫之志铭(盖)
5. 大齐故王金紫之墓志铭
6. 齐故平原府君潘公墓志之铭(盖)
7. 齐故平原府君潘公墓志之铭
8. 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
9. 大唐故宋府君墓志铭
10. 唐故通川郡东乡县丞宋君墓志
11. 唐故处士李君墓志铭并序
12. 唐故景府君墓志铭(盖)
13. 唐故处士车骑都尉景府君墓志铭并序
14. 大唐故陆府君墓志铭(盖)
15. 唐故昭义军作坊兵马使骠骑大将军检
校太子宾客河南县开国公陵君墓志铭并序
16. 唐故苗君墓志
17. 大唐故孔府君墓志铭
18. 唐故陈君墓志之铭(盖)
19. 周故张君墓志之铭(盖)
20. 唐故郝公墓志之铭
21. 唐故韩君墓志之铭(盖)
22. 大唐故处士韩君墓志之铭并序
23. 唐故府君夫人墓志铭(盖)
24. 大唐故慕府□墓志铭(盖)
25. 唐故府君秦公墓志铭
26. 唐故范君墓志之铭
27. 唐显庆三年墓志
28. 唐故唐君夫人墓志铭(盖)
29. 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宋)
30. 唐故夫人范氏墓志铭(盖)
31. 唐昭义穾将军虞候矫公故夫人范氏墓
志铭并序
32. 大唐故陈府君墓志并序(宋)
33. 大唐故路府君墓志(宋)
34. 唐故宋君墓志之铭并序
35. 大唐故苗府君墓志(宋)
36. 唐故上柱国东平万府君墓志铭并序
37. 唐故晋府君夫人南阳张氏墓志铭并序
38. 唐故处士孙君墓志并序
39. 唐故王府君宋氏夫人墓志铭并序
40. 唐故朝请大夫募团队正关府君之墓铭
41. 大唐中兴故处士陈府君墓志铭
42. 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43. 唐女青文镇墓刻石
44. 唐故府君夫人墓志铭
45. 大宋故郭府君墓铭记
46. 郭府君墓铭并序
47. 宋佛顶尊胜陀罗尼之幢
48. 李府君铭志并序(北宋)
49. 大宋故张府君夫人铭
50. 大宋故孟府君墓志铭(盖)
51. 大宋故郭府君墓铭记(盖)
52. 宋故牛府君墓铭记并序
53.( 宋)故邢君墓志铭记并序
54. 元东岳庙记碑
55. 明镇国将军圹志
56. 明故诰赠登仕郎鸿胪寺鸣赞潢滨孙公
墓志铭董其昌篆盖
57. 明故诰赠登仕郎鸿卢寺鸣赞潢滨孙公
墓志铭
58. 乙卯秋□人署泰安州学正事徐公腾瀦
配孺人姚氏合葬之墓志盖
59. 乙卯秋□人署泰安州学正事徐公腾瀦
配孺人姚氏合葬之墓
60. 明故王封君徐孺人合葬墓志铭盖
61. 明故王封君徐孺人合葬墓志铭
62. 明道教镇宅石柱
63. 皇清岁进士□授同知帝征李公墓志铭
64. 清唐□符公墓志铭
65. 清墓志(残)
66. 清赠登仕佐郎郑公树吾墓志
67. 清赠登仕佐郎郑公树吾墓志铭
这批墓志中的汉魏墓志,其书法的汉隶、魏碑特征明显,为稀见的书法珍品。其中的唐墓志书法,亦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代书法风貌。《唐故处士李君墓志铭并序》和《唐故苗君墓志》,其书体亦楷亦行草书,书写大胆老辣,无拘无束,既庄重又不失生动活泼。唐代《苏玉华墓志铭》,为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在武德二年(619)书丹,书体为工整小楷。欧阳询为唐初著名书法家,又是后世书界推崇的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之一,因此此墓志显得格外珍重。墓志制作从选材、撰文、书丹到文字雕刻,都比较讲究。《明故诰赠登仕郎鸿胪寺鸣赞潢滨孙公墓志铭》,其篆盖为“赐进士第国子监祭酒华亭董其昌”,董其昌是明末著名的书画家,此为难得的书法珍品。
古代墓志的文体,从演变过程来看,从简单的记叙死者的姓名、籍贯、履历、生平事迹、卒葬时地等,逐渐完备。自北魏时,形成了较为定型的文体。志盖有标题,志首行为标题,志文序,即“序”,最后系以辞铭,铭文多为四言韵语,在唐代基本成为定制。本书新收的墓志为研究唐代史及墓志文体提供了重要资料。
如《大唐故孔府君墓志铭》志文中记志主“以建隆二年十月十九日举事”, 建隆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使用的年号,也是宋朝的第一个年号。南唐元宗李璟于960年开始用北宋建隆年号纪年(960 —961),李煜继续使用,直到963年五月投降北宋为止。这方墓志主很可能就是南唐人,它对于研究五代十国时期历史以及孔氏家族提供了新资料。
《唐女青文镇墓刻石》较为罕见,覆斗形,为道家符篆女青文,其外四边铭文一行,环读。道家女青文,有的称为“道篆”,有的称为“符文”。《隋书·经籍志》载:“道家有符篆十七部,百三卷,本为道家秘文,文章诡怪,世所不识。”没有说明它的名称。宋代人郑樵在所著《通志》中称“女青文”。该石为道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唐、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本书特色藏品之一。我国的经幢创始于唐,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用大青石雕刻垒砌而成,幢身八面,像粗大的石柱。一般分幢顶、幢身、基座三大部分。幢身一般雕刻精美,其构造分为托座、束腰、华盖、腰檐等各种形式。柱上有盘盖,大于柱经,刻有垂幔、飘带等图案。柱身都刻陀罗尼或其他经文和佛像等。有的柱下段刻捐助人的姓氏。幢,梵文本音“驮缚若”,又称“计者”,译为幢。最早的“幢”是在佛前立举为柱,顶上安放宝珠,上面用丝帛装饰。在制作上一般都为八棱八面,故又称八棱碑。又经幢皆为石砌而成,也别称石塔。经幢位置一般立于寺院之前,也有立于通衢大道之旁。立于大路之旁属官府建造,通常设在主要路口,以供更多百姓礼佛之用。此后刻经石幢盛行。经幢较高的是河北赵州、杭州凤凰山和上海松江唐陀罗尼经幢,松江经幢高达9.3米。本书所记《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从其高度估算应不低于松江经幢。如此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济宁在北朝、隋唐时期,其碑碣书刻享有盛名,为我国保存下许多书法艺术瑰宝。此一时期的大量的著名的重要碑碣书刻,如《范巨卿碑》《贾思伯碑》《张猛龙碑》《夫子庙碑》《维摩经碑》等主要藏于济宁市博物馆、曲阜孔庙、邹城孟庙、泗水文管所之内,然而藏于任城石刻艺术馆的这些作品是他们的很好补充。此次整理出版,实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些更新的材料,同时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有所裨益。
(《汉魏唐刻石精粹》,三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定价:368.00元)